在喊出準備部署100多萬(wan) 台“機器工人”替代配裝工三年後,富士康終於(yu) 不再和寡。在我國東(dong) 南沿海發達省份,遭受人工成本上漲壓力的企業(ye) ,紛紛將視線轉向了“機器換人”。這正在形成一股潮流,加上工信部等政府部門的有意扶持,機器人聯合會(hui) 預測,2014年中國將成為(wei) zui大的機器人市場。
紡織行業(ye) 加速“機器換人”
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(hui) 近期公布了對江蘇雙山集團引入異纖檢測機的調查。
由於(yu) 市場上對紗線異纖要求特別高,為(wei) 了提高產(chan) 品競爭(zheng) 力,江蘇雙山集團投入500萬(wan) 元,購進10台紡紗異性纖維檢測機。過去異纖均由人工揀除,每人每天揀300公斤,並且質量難以保證,現在用異纖檢測機一台車一天可以檢測6噸左右異纖,保證了剔除率,每年可以節約工資支出達400萬(wan) 元,節約用工近200人。
這不是個(ge) 案。同樣在江蘇,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引進自動穿綜機,原先手工穿綜產(chan) 量為(wei) 8000根/人,現在自動穿65000根/人,效率提高了8倍,節約人工80人;同時引進的噴氣織機,產(chan) 量提升3.5倍,節約人工320人。
而粗獷的山東(dong) 人算了筆精細賬。山東(dong) 濱州華紡股份有限公司在印染設備上采用自動化;在退漿環節采用的堿濃度自控係統應用。這些自動化設備及技術的應用提高了30%以上的生產(chan) 效率。這些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新設備在價(jia) 格上比普通設備高出約1.5倍,1-3年後投資就可收回,而其帶來的綜合效益卻遠遠大於(yu) 投資。“機器換人”正在成為(wei) 趨勢。浙江省正在進行“機器換人”計劃,未來5年,每年將實施5000個(ge) “機器換人”項目。